給排水系統雖常被視為 “幕后工程”,卻直接關系到實驗室的點點滴滴,
實驗室給排水工程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:
一、設計階段
實驗室用水與飲用水源的混淆是給排水系統建設中的一大痛點。一旦實驗用水滲入飲用水系統,將嚴重威脅到實驗人員的健康。因此,在設計和安裝過程中,我們必須確保實驗用水與飲用水的完全隔離。
水點布局不合理、排水系統容量不足,實驗臺、儀器設備的水槽位置未根據實驗流程規劃,導致使用不便或交叉污染風險。 建議提前規劃水點位置,化學實驗室主排水管徑不小于DN75;合理規劃給排水管線的走向,設置儲水設施,平衡用水高峰與低谷時段的水量供應。
二、材料方面
普通PVC管道用于酸堿廢液排放時易被腐蝕,導致泄漏或污染。 優先選用PP、PVDF或HDPE材料,強酸廢液建議使用PP管道,選用耐腐蝕閥門(如UPVC或PTFE材質),并定期檢查更換。
給水管道布局不合理,易與實驗室其他設施產生沖突,影響空間利用與美觀度。若管道穿越精密儀器區,漏水風險威脅儀器安全;穿越防火區域,還可能破壞防火分隔,埋下安全隱患。材質選擇不當,管道易被腐蝕、老化,如普通塑料管在長期輸送高溫、酸堿溶液等特殊水質時,易變形、破裂,造成漏水事故。
給水管道應沿墻、柱、管道井等隱蔽位置敷設,避開貴重儀器與遇水易損物品。在安全要求高的實驗室,盡量采用暗裝方式,并在控制閥門處設檢修孔,方便維護。管材選擇上,生活給水管宜選耐腐蝕、安裝方便的塑料管、銅管等;循環冷卻水管則推薦使用鋼管,因其承壓與耐久性更佳。
三、排放問題
實驗室廢水成分復雜多樣,化學廢水中含各類酸堿、重金屬、有機溶劑;生物廢水則有病原微生物、生物毒素。若未分類收集處理,直接排入市政管網,不僅污染環境,還可能引發公共衛生事件。部分實驗室缺乏專業廢水處理設施,僅簡單中和酸堿廢水,忽視重金屬、有機物去除,導致排水水質超標。
設置分類排水系統,配置中和池、沉淀池或專用廢水處理設備。酸堿廢液需中和后排放,生物實驗室廢水需滅菌處理,對于特殊有毒有害廢水,可采用專業廢水處理設備,如活性炭吸附、膜分離技術,確保廢水達標排放。
四、環境方面
在空氣潔凈度要求較高的實驗室中,地漏的設置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。盡量減少地漏的設置,采用獨立的給水系統供應實驗用水,排水立管不應穿過空氣潔凈度百級、萬級的實驗室。排水立管穿越其他實驗室時,不應設置檢查口,以避免對實驗室環境造成污染。
給排水管線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后期的維修和改造工作。如果管線布置不合理,不僅會增加維修難度,還可能影響實驗室的整體布局和美觀度。
實驗室給排水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,需要充分考慮實驗室的實際需求和潛在風險。只有在設計、選材、安裝、設備配套以及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,才能確保給排水系統的穩定運行,為實驗室的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。
實驗室給排水系統,從設計、材料、施工到維護,需重點注意:
合理規劃水點布局與管道容量;
選用耐腐蝕、防泄漏材料;
分類處理廢水并符合環保標準;
定期維護檢查,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