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檢驗科的設計圍繞“一切以病人為中心”,大體上可劃分為急診檢驗室、門診檢驗室、 病房檢驗室以及中心實驗區。
檢驗科的各個工作區域宜采用開放式大空間,實驗室與辦公室嚴格區分, 污染區與非污染區嚴格區分。室溫常年控制在 20-25℃, 相對濕度<80%;血液學實驗室, 體液學、 臨床化學、免疫學、 微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, 相對集中設計, 便于工作聯系。
三級綜合性醫院檢驗科面積為1200 平米以上, 二級綜合性醫院檢驗科為 800 平米以上。若承擔較多科研、教學任務,面積還應適當增加。檢驗實驗室結合工作流程和流線布局,做好導向、警示標識,確保出入流線清晰,安全警示到位。
生化實驗室化學定量分析試驗多,玻璃化學器皿多,化學藥品柜、 通風柜多,著重設計排風、 防腐、 防塵、 防震及給排水管線布置。合理設置通風柜、排風罩等設施的位置和數量,以滿足實驗需求和保證室內空氣潔凈度。
對于不同的實驗操作和區域,通風量有不同的要求。例如,在化學檢驗室中,通風柜的面風速一般應控制在0.5 - 0.7m/s,以確保有害氣體能夠及時排出。排風量要根據實驗室的空間大小、儀器設備數量以及實驗操作的類型等因素進行計算,確保室內空氣質量符合相關標準。
清晰地分出清潔區、半污染區和污染區,各區域之間應有物理隔離。清潔區主要由更衣室、辦公室等組成;半污染區主要由試劑庫、制水間等輔助功能間組成;污染區主要由采血室、檢測實驗室組成。人員和物品應有獨立的出入口,特別是污物應有專用出口,且經醫院的污梯送至醫院集中的醫療廢物存放點,不得走醫院的客梯。
特殊實驗室設計要求
HIV初篩實驗室:分為清潔區、半污染區、污染區,面積不宜小于45平方米。
PCR實驗室:分為試劑準備室、樣品制備室、擴增分析室,各實驗室前端要設置緩沖間,總面積不宜小于60平方米。
微生物實驗室:分為準備室、緩沖間和工作區,面積不宜小于35平方米。
采血區:應單獨成一區,采血窗口的長度不宜小于1.2米,寬度45至60厘米為宜,采血窗口的數量應參考日平均門診數量確定,并適當考慮將來發展需要。
生化區:在設計時應重點關注生化機,生化機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,在設計前應與設備廠家聯系,確定設備的擺放位置、重量、規格、用水量、功率等參數。